刘备到底是携民渡江还是胁民渡江
刘备的携民渡江与胁民渡江,4字音完全相同,但意义完全相反。刘备公元2OO年入荆州投靠刘表,被安排在新野驻守。刘备颠沛流离了十几年,到新野后,刘备将新野治理得焕然一新,为的是得到百姓的信任,刘表的认同,还要防止曹军的入侵。从2OO一2O8年的八年吋间里,刘备与新野百姓建立了军民情谊,壮大了自己的力量。2O7年,刘备三顾茅庐,请出了军师诸葛亮,刘备在军师徐庶、诸葛亮的辅助下,先后取得了火烧新野和火烧博望的两场军事胜利,刘备深得新野人民的爱戴与信任。一一一208年春,曹操率83万大军下江南,新野是荆州北端门户,首当其冲,刘备兵不过万,怎能与曹操几十万大军抗衡,为保存力量,刘备与军师诸葛亮相商,放弃新野,南撤至刘琦江夏。曹操大军南下,新野百姓惊慌不已,一大娘说,曹操这个砍脑壳的,所占之处,不是抢人家媳妇,就是屠杀当地百姓,闻听刘皇叔南下,我等新野百姓,愿背井离乡,誓死追随刘皇叔。在刘备大军南下之时,新野十万百姓扶老携幼,背起生活物质随大军南下,尽管局面混乱,南下之军日行不过十余里,虽然军情紧急,刘备都不愿舍弃百姓,只得徐徐向襄阳进发。刘备携民渡过汉江,被曹操的虎豹骑在当阳长坂坡追上,双方展开激战,刘备因顾及百姓,损失惨重。一一一刘备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,每次败军之际都能让部属安全脱险。若不是刘备以人为本,有一颗仁慈的心,刘备厅以不顾及新野百姓,率领本部人马快速地向南撒退,与江夏刘琦合兵一处,刘琦的水军暂时可阻挡曹操,刘备与孙权达成孙刘联盟,再破曹操。刘备胁民渡江,这是不可能的事,这不是自找麻烦吗?让刘备的一万大军龟缩在十万百姓当中被动挨打吗,是军人寻求百姓保护吗?肯定不是,是刘备割舍不下新野百姓的情谊,在百姓的请求下,刘备主动携民渡江。刘备不计个人得失,是忠厚仁慈道德的表现。
三国当时的军阀普遍有屠城的传统,就连曹操也不例外,例如曹操为报杀父之仇,屠徐州。但是刘备是个例外,刘备爱民如子,当时素有“豫州牧,刘皇叔,自来此,衣丰足”的说法,可见刘备深得民心,所以百姓跟随刘备避祸迁移是非常有可能的,当时百姓贫困,迁移只需要一辆车或者人抗畜背就可以。并且,历史上,刘备应约帅兵往救北海孔融,可见他也有能力保护老百姓。况且,曹操轻骑兵一日三百里追赶刘备,刘备带着百姓只会减慢逃跑速度,对自己大为不利,所以应该是携民渡江。
曹操有屠城的黑历史
当然是虚伪了,主要是为自己扰民
东吴水军主力还在,如何渡江
曹操要先渡江,需要先获得江面的控制权,没有江面的控制权,曹操如何渡江。
东吴的水军主力还在,曹操如果无法击溃东吴的水军主力,渡江过程中,随时可以遭遇东吴水军的突击,到时候还是水战,而且是措不及防的水战,结果只会更惨。
当然也许会说,偷渡过去。
首先,这不怎么现实,毕竟曹操不是要渡江几千兵马,而是数以万计的大军要渡江的。这不会没有准备,叫士兵上船,出门,过江就完了的。事先的准备,战船的出入先后都是一个大的问题,东吴也不会没有监视曹操的动静,大规模偷渡几乎不可能实现。
其实就算曹操把大军偷渡过了江,但结果如何呢,在东吴水军主力还在的情况下,曹操过江的部队,就陷入军事上最为危险的境地之一,所谓的背水立阵。
这个时候,如果曹操没有能够击溃东吴水军,那么东吴水军可以立即封锁住渡江曹军的退路,而且截断渡江曹军的一切粮草与兵员供应。渡江的曹军马上就会陷入粮尽援绝的境地,北岸的曹军没法进行支持。而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,如果被断绝粮道,大军会是一个什么后果,军队越多,乱得越快,败得越惨。
所以曹操要想放心的进攻南岸,必须先彻底击溃东吴的水军。有东吴水军的存在,不论是突击渡江中的曹操,还是断绝曹操的粮道,都是给渡江中的曹操军队致命的一击。
本文由 万年历 整理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,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qncha.com/wannianli/article_dND5vdzkowvZ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