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身养性的意思解释
身,心神之载体,心神之表现、作用的工具矣。
性,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,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!
天命之谓性:天命,这里的天,即是道体,由他赋予的,就叫性。这个性,即是干净、纯洁、善良的!即是至真、至善、至美,即是佛性,即是道体在人身上的最本初、最根本的东西!
在这个根本的基础上,还由于客观现实的刺激,产生出了我们的意识(即那个知道我们在干啥的那个知道以及后天的七情六欲的集合体)。
率性之谓道:由那个至真、至纯、至善、至美的性,牵引着我们运行,即是真正有至德的表现,即是合于道体的具体的在用方面的最合适的、最中的表现。
修道之谓教:不过,这个天赋予的性,一旦进入我们人体之后,就会有污染了,有杂质了。所以,我们不可能真正能直接就看到那个最根本的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性,怎么办?教化,修持。通过不断的外在的言行的规范,使言行越来越接近合于道体的言行,接近至德的言行,在接近的过程中,逐渐体会到那种言行下的真正的心境——即天命。最终,体会到天命下的言行,体会到这种言行时的天命,至此,才算修道有成,见到这个天赋予的性了!
道也者,不看须臾离也,可离,非道也:这里的这个道字,即是合于道体的至德的言行,也是体用合一了。就是说,我们在模仿、修持这个至德的言行的过程中,不能有一丝放松,不能有一丝懈怠,必须时时观察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于至德。不然,一旦我们懈怠,思维、意识跑到其他地方去了,言行跑到其他地方去了,则,此时那些我们偏离了的言行,就不可能是道体的至德的言行了!
最后说一点,天命赋予的东西,虽然每个人都差不多(相当于佛性),但是,这个天性投入到人身之后,和人身合于一起之后,每个人综合表现出来的特性,可是不一样的!就是说,你的特性适合做官而修道,那就通过做官而修道;你的特性适合当农民而修道,那就当农民而修道;你的特性适合当艺术家而修道,那就当艺术家修道;你的特性适合当科学家修道,那就当科学家修道。
反之,如果你天生喜欢艺术,也有艺术天赋,你却非要从你不喜欢、不擅长的地方去修道,那就是背道而驰!这时,你的后天人为培养的意识可能起到了主要作用,强行让你自己离开了你的天命,那你这就不是在修道,而是在伤害你自己最根本的心神了!

简单说守规律,老实人。请看下面文章;
你们只要一直遵守上帝的教化(守五戒),就没有“毁约”,就可以永生天国。你们如果不再遵守上帝的教化(五戒;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说谎、不喝酒),就是“毁约”了,就要去地狱。(1)说明有个核心问题,作为人是要首先知道的。(2)“你们不可吃,也不可摸,免得你们死”,说明这是“禁果”。这是在告诫人,这是不得逾越的“规则”,这是不能触犯的“法律”。(3)说明人的言行有“可与不可”两种,说明人不能有肆意妄为的放纵,要知道“哪些是可以做的,哪些是不能做的”。(4)如果放纵了自己,吃了“不可吃的”,摸了“不可摸的”,就不能“免得你们死”。这是上帝的规则。(5)孔子《论语》 卷六 颜渊第十二 子曰: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意思是: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,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听,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说,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。
本文由 全能查 整理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,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qncha.com/article_dmp5AbZZQ83Y.html。



